江蘇連云港地處“陸上絲綢之路”和“海上絲綢之路”交匯點,是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東西雙向開放的海上門戶和海陸銜接交通樞紐,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。
1992年12月1日凌晨1點20分,“東風1808”機車牽引著首列國際集裝箱列車從連云港發(fā)出。自此橫貫亞歐兩大洲的鐵路大通道——新亞歐大陸橋正式貫通。
新亞歐大陸橋是從中國連云港起到荷蘭鹿特丹港的鐵路聯運線,全長10900多公里,途經中國、哈薩克斯坦、俄羅斯、白俄羅斯、波蘭、德國、荷蘭7個國家,輻射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它是亞歐海陸運輸最為便捷、最為經濟的運輸通道,也被譽為“新絲綢之路”。
28年來,連云港率先開行中歐班列,發(fā)展陸橋國際聯運,目前已成為具備獨特資源優(yōu)勢的海鐵聯運特色品牌。特別是近年來,隨著“一帶一路”合作倡議得到越來越多的共識和響應,連云港以國際化視野、市場化思維開拓業(yè)務、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全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大通道,開行了出口、進口、過境三種國際班列類別,專列運輸囊括了小麥、棉紗、鐵合金、鉀肥等中亞特色貨源,至阿拉木圖、伊斯坦布爾的運輸用時僅需6天和12天,具有重箱滿載率高、服務個性訂制、雙向對流趨于均衡、全程物流供應鏈長等優(yōu)勢。2017-2019年累計開行1679列,僅2019年班列滿載率、重箱率基本達到100%,回程運量占比增至43.5%。
自去年8月獲批建設自貿區(qū)港口區(qū)塊以來,班列運營模式不斷創(chuàng)新,通過推廣應用“保稅+出口”混拼、“車船直取”零等待、多式聯運“一站式”監(jiān)管、哈國過境小麥監(jiān)管等實踐案例,班列運輸、物流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(xù)提升。
截至11月5日,連云港中歐班列完成到發(fā)量47190箱,實現500列的年度運營目標。目前,連云港中歐班列已形成覆蓋中亞、西亞、歐洲等國家的運輸格局。